内容目录
3
我读林达,开始于《带一本书去巴黎》。
书是断断续续看完的,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,一种轻松一种兴奋慢慢在心中凝聚从胸中升腾,一如春天蜕去一件件冬装。他让我对“革命”有了全新的理解,也让我看到了民众曾经呈现的另一种面貌——“在强权面前他们是愚民,在弱者面前,他们是暴民”。林达遍访巴黎的革命史迹,读者也因之随他神游其间,他扮演的似乎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导游,然而在他涉笔之处,又尽是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追述和反思,引领读者漫游人文巴黎,一咏三叹。就书中内容判断,林达此行用时并不太长,但写作此书无疑调动了他多年的积累,是他经历与感受以及思索的一次大释放,让人读来有种酣畅淋漓之感。
字里行间,依稀可见林达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,是基于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照,也就是说,正是缘于这种生活方式培育下的思维方式,让林达回过头来打量法国式的自由口号,才有了别样的发现,对法国大革命也不再仅仅是瞧热闹的一位看客。那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,以及美国革命的历史,给了作者这样一种角度,一个机会——但在这本书里,美国是只鳞片爪的,不成形象的,这,吊起了我的胃口:我要看看“林达的美国”究竟是什么样!
上一页 相关文章
相关文章
- 有了vivo X21快应用 你可以放弃APP了(0)
- 2018年3月26日 抱树运动 45 周年(0)
- 武汉警方一次抓了808名骗子(0)
- 麦肯锡7S模型详细解读(0)
- 【职场干货】让人很舒服的沟通技巧,没事的时候就看几遍!(0)
- 有了vivo X21快应用 你可以放弃APP了(0)
- 2018年3月26日 抱树运动 45 周年(0)
- 武汉警方一次抓了808名骗子(0)
- 麦肯锡7S模型详细解读(0)
- 【职场干货】让人很舒服的沟通技巧,没事的时候就看几遍!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