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生活就是这样,需要去灌溉!
    • 谢谢您的关注,欢迎您的注册与写作!
    • 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,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!生命是插曲的产品吧!
    • 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言中!
    • 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
    • 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,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

事关林达 ——作者:谁先看到村庄 2004-4-23

励志 柳叶扉鸿 6年前 (2018-05-10) 3944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
内容纲要

9

也算是“心里有,眼里就有”吧,看过林达的书不久,我便注意到了朱学勤写的有关林达的文章。朱学勤与林达夫妇相识,他笔下的林达正符合我的想像,也让我看清了自己痴迷于林达文字的一部分原因。

林达初到美国即打定主意,离华人而行,扎根美国社会的最底层,到远离城市的南方农村,第二次“插队落户”。他们的邻居是最底层最普通的美国人,其中不乏黑人,甚至是参加过“三 K 党”的美国农民。在与邻居们的交往交流中,他们突破了聚居城市的留学生们的狭隘视界,也发现了教科书里天天在教导人的荒谬成见。这促使他们提笔,见所见而写,闻所闻而写,随兴而起,随兴而止。然而就是这样低调平实的眼见为实、民间而自由的写作,反而写得很好,写出了一个真实的美国。

不过,写作只是林达生活的一部分,他们劳作谋生的方式同样深深吸引了我。林达原来的专业与艺术有关,其绘画很是耐看,这一点,读者从《带一本书去巴黎》中的插画可以领略一二。然而,他们的劳作方式不是在地铁站为路人画肖像或卖画,而是彻底的体力劳动与自食其力。从五月到十一月,他们开着装满各种小艺术品的货车,走府过县,赶集出售,多与美国的乡下人打交道。半年下来,数数挣的钱够一年食用,他们就安心收工,回到自己的老屋,砍一点自家林子里的劈柴,点炉子生火,在火炉边阅读、画画、写作。来年依然如此,过着清贫而丰富的生活。

朱学勤认为,林达的书在知识界很难出现,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写的书教人如何写作——健康的书籍来自健康的写作,而健康的写作只来自健康的生活。他要求学生重视这些不是用来评职称,而是在自家火炉边用自家劈材取暖所写成的通俗读物,并将林达的书列为研究生入学后的首选参考书目。心仪朱先生很久的我,不知不觉中,已然做了一次他的学生。


柳叶扉鸿 ,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,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 , 转载请注明事关林达 ——作者:谁先看到村庄 2004-4-23
相关文章
喜欢 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