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目录
9
也算是“心里有,眼里就有”吧,看过林达的书不久,我便注意到了朱学勤写的有关林达的文章。朱学勤与林达夫妇相识,他笔下的林达正符合我的想像,也让我看清了自己痴迷于林达文字的一部分原因。
林达初到美国即打定主意,离华人而行,扎根美国社会的最底层,到远离城市的南方农村,第二次“插队落户”。他们的邻居是最底层最普通的美国人,其中不乏黑人,甚至是参加过“三 K 党”的美国农民。在与邻居们的交往交流中,他们突破了聚居城市的留学生们的狭隘视界,也发现了教科书里天天在教导人的荒谬成见。这促使他们提笔,见所见而写,闻所闻而写,随兴而起,随兴而止。然而就是这样低调平实的眼见为实、民间而自由的写作,反而写得很好,写出了一个真实的美国。
不过,写作只是林达生活的一部分,他们劳作谋生的方式同样深深吸引了我。林达原来的专业与艺术有关,其绘画很是耐看,这一点,读者从《带一本书去巴黎》中的插画可以领略一二。然而,他们的劳作方式不是在地铁站为路人画肖像或卖画,而是彻底的体力劳动与自食其力。从五月到十一月,他们开着装满各种小艺术品的货车,走府过县,赶集出售,多与美国的乡下人打交道。半年下来,数数挣的钱够一年食用,他们就安心收工,回到自己的老屋,砍一点自家林子里的劈柴,点炉子生火,在火炉边阅读、画画、写作。来年依然如此,过着清贫而丰富的生活。
朱学勤认为,林达的书在知识界很难出现,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写的书教人如何写作——健康的书籍来自健康的写作,而健康的写作只来自健康的生活。他要求学生重视这些不是用来评职称,而是在自家火炉边用自家劈材取暖所写成的通俗读物,并将林达的书列为研究生入学后的首选参考书目。心仪朱先生很久的我,不知不觉中,已然做了一次他的学生。
上一页 相关文章
相关文章
- 有了vivo X21快应用 你可以放弃APP了(0)
- 2018年3月26日 抱树运动 45 周年(0)
- 武汉警方一次抓了808名骗子(0)
- 麦肯锡7S模型详细解读(0)
- 【职场干货】让人很舒服的沟通技巧,没事的时候就看几遍!(0)
- 有了vivo X21快应用 你可以放弃APP了(0)
- 2018年3月26日 抱树运动 45 周年(0)
- 武汉警方一次抓了808名骗子(0)
- 麦肯锡7S模型详细解读(0)
- 【职场干货】让人很舒服的沟通技巧,没事的时候就看几遍!(0)